《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解读:
 
假若上帝来临 ——《银翼杀手》之终极分析报告
 
 

前言

      1968年,上帝降临地球.那时他借Stanley Kubrick的手送给我们一个礼物: 2001 : a space odyssey.1982年,上帝再次降临.于是我们选派了一个代表,虔诚的送上地球人的还礼.米兰昆德拉曾经对这个礼物有所异议.他说:人类一思考, 上帝就发笑.但看到礼物的上帝并没有笑.据我所知,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上帝. 那个礼物叫Blade Runner,那个去给上帝献礼的人,叫Ridley Scott
      我可以坦白的告诉你,我是Blade Runner的忠实教徒.当然,世界上像我这样的教徒还有很多.而我被派到这里来的使命只有一个:布道.
      在开始讲经之前,请牢记一点:这部电影,你看不懂没关系,你不入魔就更有情可原
      ——因为,这是献给上帝的.

———————————————————————-

剧情/剧本/原著作者

      2019年,洛杉矶.
      地球已经不再是人类的家园.在最后一次世界大战之后(\"World War Terminus\"),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大部分物种都已灭绝.核辐射,酸雨和垃圾使人类中的精英不得不去外太空殖民.而留在地上的无非是些老弱病残和冥顽不灵的家伙.
      那时的基因工业已经成了经济支柱,人造动物四处可见.行业巨头Tyrell公司更造出了媲美人类的人造人.他们是遭社会歧视的下等公民,篾称为”skin jobs”( 就像黑人被白人称作nigger),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开采,实验等危险领域.不满压迫 的人造人掀起叛乱,不久被地球政府列为非法物种,并专门成立了特殊警察组织与之对抗.受雇于该组织的赏金猎人被称作“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而他们的行刺术语,叫作“退休”(retire)
      不久前,一伙人造人劫持了太空穿梭机回到地球,目的不明.大敌当前,警察局长请出金盆洗手的前”银翼杀手”Rick Deckard重出江湖.

      电影改编自Philip K. Dick1968年的小说《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

      关于Philip K. Dick的传奇经历足可以写成一本书,在此只作简要介绍:
      Philip K. Dick,1928年12月16日生于芝加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在伯克利公报的”小作者俱乐部”专栏发表文章.高中时拼命消化科幻小说.18岁毕业后离开母亲,阅读品位转向文学作品.在卖了几篇故事之后,于1951年开始全职作家生涯.但屡遭退稿.1955年科幻小说《Solor Lottery》的出版为他带来了第一次巨大成功,并从此走上了多产的创作之路.他的巅峰之作是《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1962被授予雨果奖. 1982年3月2日Philip死于中风引起的心脏病.此前他只看过一次BR的20分钟剪辑.

      Philip一生结过四次婚,曾经长期吸毒且患有妄想症,自杀未遂一次. 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也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只不过碰巧写科幻小说罢了.

      最初对改编这部小说感兴趣的人是美国大导Martin Scorsese和Jay Cocks.后 来Herb Jaffe买下了版权,并由Robert Jaffe在1973年写成剧本.但由于剧本粗糙拙劣,搞的Philip Dick以为手里的成稿不过是些草样. 为了不让这部作品被Jaffe哥俩糟踏, Philip Dick 甚至动过买回版权的念头.作家与”好赖屋”体制的矛盾初见端倪.
      后来这两个家伙又把版权倒手卖给了好莱坞制片商Michael Deely.后者召来了Ridley Scott等人着手拍摄.Philip对Hampton Fancher的第一稿仍不满意,且Ridley Scott曾公开声称他没看过Philip的原著.更令他气愤的是,拿到剧本的时候摄制组已经开始前期拍摄的工作了.好莱坞只好请来当时很有名望的剧本作家David W. Peoples, Peoples非常落力的研究了Philip的原著,并仔细的修改了初稿,最终过了Philip这一关.
      由于剧本只是部分基于原著,好莱坞曾想另请高人把剧本包装成另一部小说.但当时Philip和他的经纪人打算在电影上映的时候重新发行该小说,于是华纳影业出价约40万美元请Philip本人改编,但遭到拒绝.因为Philip手头还有一个未完成的写作计划:《Transmigration of Timothy Archor》

      要想更好的理解Philip对于人何以为人的阐释,一个关键词就是empathy.在他的小说《We Can Build You》和《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中均用本词来指代人性的表露.但本词在几乎所有的英汉辞典中都被解释为“移情作用”令人费解.在剑桥线上辞典中empathy被视作sympathy (understanding)的同义词,其解释为“通过设身处地的着想,从而分享别人的情绪和体验的能力”.并给出例句You’ve lived in other countries so I’d expect you to have some sort of empathy with people who‘ve just arrived here.可见本词有类似于同情/理解的意思也含有一层“换位”的概念.

      回到小说中来.在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中,主人公Deckard用一种“empathy box”来测试机器人.这个厉害的东东可以检测到面部毛细血管的细微扩张,以及羞愧,脸红等等只有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时才引起的自发性生理反应(类似膝跳反射).一般情况下,人类对这种刺激只会作无意识的反应,但机器人必须挤出时间考虑是否需要做出尴尬/难堪等处理.而这个细微的迟疑会立刻被“empathy box”检测到,从而判断受试者的类别.
      Philip的这一假说前提与康德关于意识自主的观点(见”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1969)非常相近.康德首先说:”意志是一种使我们的行动服从于法则的力量.这种力量仅存在于理性的生命中……人,总之一切理性动物,是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并不是仅仅作为手段给某个意志任意使用的,我们必须在他的一切行动中,不管这行动是对他自己的,还是对其他理性动物的,永远把他当作目的看待。”问题是,电脑在总体上说比人类更理性.它们是严格的逻辑机器,永远遵循运算法则,逻辑推导和数学计算.难道电脑具有意志吗?但康德又说:“除了绝对意志,世界上没有不经检验就可被认为是善的东西.如果意志是恶的,那么智慧,才能,判断力,还有任何其他的禀赋…都将极端有害.”

      由此可见, 能否显示“empathy”是一条区分人与非人的先验的标准.而康德所说的“绝对意志的善”就相当于Philip定义的empathy. 现在我们可以顺利的过渡到下一章节了.
     
……………………….

      一个有趣的设定—片中的每个人物都与动物有关:
      Leon = 海龟(测试问题), 苍蝇 (测试时落在左脸颊上)
      Bryant = 水牛 (灯罩图案)
      Roy = 狼 (看到Pris的尸体时伤心欲绝的号叫), 鸽子(决战后放飞)
      Zhora = 蛇(她是跳蛇舞的舞女;脸上的刺青)
      Gaff = 鸡 (第一次留下的折纸), 独角兽(第二次留下的折纸)
      Rachael = 蜘蛛,黄蜂,牡蛎,狗(童年的回忆)
      Tyrell = 猫头鹰 (他的宠物&标志), 鹰 (卧室里的塑像)
      Sebastian = 老鼠,熊,鸡蛋
      Pris = 浣熊, 鸡蛋(大显身手的道具)
      Deckard = 干鱼片(第一版中他老婆对他的称呼),独角兽(梦境),小鸡(钢琴上的雕像),犀牛(公寓里的塑像)
                       
………………………………

几个主题

      Philip k.Dick曾经说:“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Deckard在追捕人造人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人性,而与此同时,人造人却逐渐显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最后,Deckard必须扪心自问:我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不同,那么我到底是谁?”
      现在让我们顺藤摸瓜,看看这部警世恒言里到底有多少秘密.

      1.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Deckard有一句台词是: "All they’d wanted were the same answers the rest of us wanted, where have I come from? Where am I going?
      How long have  I got?"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主要角色都在被这个终极问题困扰.
      首先看一下本片蕴含的基督教符号系统:Batty一行四人代表堕天使(fallen angels),Tyrell博士代表上帝,同时Batty又代表了基督的受难形象.
      Batty清楚自己的人造人身份,因此他寻求答案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制造者Tyrell博士.可是当Tyrell博士告诉他生命无法延长的时候,Batty绝望了.他感到一种强烈的存在的荒谬感,即:我的生命连制造我的人都无法控制,那么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我为什么要存在?难道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那四年时光吗?
      如果说Batty就像一个找到了家却发现家园尽毁的孩子,那么Dekard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开始的时候,Dekard是不需要考虑”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在他身上体现的只是社会身份(失业者?银翼杀手?).但随着与人造人不断的交手直到爱上Rachael,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划清与对手之间的界限:为什么他们可以和我有同样的感情?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这些问题Dekard是无法搞清的,因为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制造者是谁.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所代表的芸芸众生要比人造人更困惑,更迷惘 .
      那么上帝呢?他就是终极的万能之神吗?我们看到神的化身Tyrell博士一样具有局限性.他在某种程度上是造物主,但远远无法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生命.甚至反过来被杀.就好像终结者里的”天网”出自科学家之手,却最终毁了全人类.
      所谓法网只质而不漏,无法逃避的命运就是这样无穷无尽的轮回.

      2. 爱与被爱
      片中Deckard与Rachael的感情戏无疑是另一重点.
      Deckard的一生都在马不停蹄的追捕人造人,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爱上了其中的一个.这无疑是个非常出戏的两难困境.
      另一方面,Rachael过去的一切记忆都是假的,她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经历.而眼前这个男人的任务就是杀掉自己.对于Rachael来说,这同样是棘手的选择.有一场戏是Deckard要吻Rachael.但Rachael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她惊慌失措.”I cant rely on my…”话没有说完,但我们可以理解她是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在依赖别人的回忆.她的抗拒源于对幻觉和伤害的惧怕.影片最后是Deckard和Rachael一起走向不可知的未来.虽然吉凶未卜,但总归有了一点亮色.也许在这个茫茫宇宙里,爱是唯一温暖的东西.

      3. 生存本能
      “人的第一条法则是维护自己的生存”(卢梭《论社会契约》)把生存本能列为本片主题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请记住:生命不是手段,是目的.
      正是把生命提高到这样一个哲学高度,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片中人物的悲剧宿命.
 
      下几幕值得回味:
      为躲避Dekard的追击, Zhora在服装店里拼命奔跑,先是撞碎了两面玻璃,中弹之后又撞碎了一面,跌倒, 怎牡爬起来,又中一枪,在最后撞碎了两面玻璃之后不支而死
      Pris与Dekard打斗中不慎中枪.她躺在地板上像中风病人一样疯狂的抽搐,一边歇斯底里的叫喊.看来她是如此充满生命的精力,如此不甘心死亡.
      Dekard在Batty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先是被缴了枪,接着被扭折了两根手指,然后拼命的跑,爬高,攀援,甚至跳楼,只为了暂时摆脱Batty找个隐蔽的地点伏击.但最后走投无路的Dekard还是在坠楼的一瞬间被Batty单臂救起.

      4.记忆.
      记得当年看Total Recall的时候有种洗脑的感觉.如果一个人的记忆通通是假的,那么他还是否具有真实性?
      本片中关于记忆的质疑主要集中在Rachael身上.虽然着墨不多,但那种整个被颠覆再从头来过的感觉还是有的.
      Ps,Total Recall是基于Philip 1966年的小说《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5.科学与伦理
      本片塑造了一个充斥人造物品的未来世界.对于人造人来说,他们急需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融入人类的社会;而人造动物早已取代了自然物种,买卖,饲养变得司空见惯.记忆的移植也不再罕见.人与人造人之间又充满了种族主义式的的斗争……一切都显得畸形,疯狂,真假难辨.
      还有片头展现的如火山爆发般的暗无天日的大气层,垃圾,酸雨…科技的进步给地球带来的灾难悉数再现.

附二:关于银翼杀手的八卦

   @据说主角DECKARD最初的人选是DUSTIN HOFFMAN。

   @虽然电影是根据PHILIP K. DICK的小说“机器人梦见电子羊”所改编, 但是电影片名却来自ALAN E. NOURSE的同名小说。

   @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往往将片名称为“BLOOD RUNNER"。

   @片尾DECKARD和RACHAEL驱车在乡间的镜头来自电影《闪灵》中未使用的镜头(这应该是只能在剧场版中看到的段落吧)。

   @片头场景是在英国WILTON, TEESSIDE的I.C.I.化工厂拍摄的, 地点离导演斯格特的出生地很近。

   @片中DECKARD和GAFF走向警察总部的段落中, 可以在画面的左下角看到一幢由Millennium Falcon(星站系列中福特的那艘飞船)伪装成的建筑。

   @片中警察总部建筑的顶部模型曾用于电影《第三类接触》, 即当德雷福斯进入飞船时,站立处那碟状的天花板。

   @影片中BRYANT告诉DECKARD说一共有四个复制人逃了出来, 几分钟后又说一共有六人叛逃, 其中一人被击毙, 另外一人片中却始终未作交待。 原来起初剧本上还有另外一个复制人角色”MARY", 后来受时间和经费的约束最终并未采用, 据饰演BRYANT的演员透露, 当时已经重新录制了涉及人数的对话, 但不知为何斯格特最后并未全部使用, 导致了自相矛盾。

   @这个人数矛盾在胎死腹中的续集电影(后来转而成了小说)中是这样解决的: DECKARD就是剩下的那个复制人(偶感觉不可思议)

   @警察局中电脑屏幕上的字样(PURGE)与异形第一集中一模一样。
 
   @片中的那盘棋局来自1851年伦敦ADOLF ANDERSSEN击败LIONEL KIESERITZKY的经典对局。

   @2000年6月, 斯格特说“DECKARD事实上是一个复制人”

   @福特却披露“我和斯格特都同意他明显不是个复制人”

   @银翼杀手1982年上映后劣评如潮, 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SISKEL & EBERT, 到了1992年, 他们自己终于为影片翻案,重新给出了“TWO ENTHUSIASTIC THUMBS-UP”。

   @片中所有的复制人都以名字来称呼, 所有的人类都以姓史称呼, 而RICK DECKARD则两者皆有。

   @片中每个复制人在一定时刻都可以在他们的眼中见到红光, 而当DECKARD在家里和RACHEL交谈时眼中也闪现出同样的红光。

   @剧组雇佣了一名女体操运动员来做“PRIS攻击DECKARD”那一幕中PRIS的替身, 但是由于斯格特反复排练这一段试了N回, 等到正式开拍, 可怜的替身已经筋疲力尽难以为继。 后来电影中所见到的实际是一位男体操运动员所演的。

   @影片拍摄过程中, 斯格特随身带了一幅EDWARD HOPPER的名画“NIGHTHAWKS"展示给剧组成员看, 以告诉他们他想要在影片中所创造的那种氛围。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