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5月, 2006

《德州巴黎》

Posted in 美国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29日 by chenjiabin

 

2006年5月电影音乐打包下载:

200605.zip 167.59 MB

 


 
《德州巴黎》 
 
 
 
这里的巴黎,不是法国那个浪漫的大都会,而是美国德克萨斯州荒漠中的一个小镇。蓝天黄沙,沟壑纵横,随着吉他空灵苍凉的拨弦声,男主人公一程一程的行进。广袤无垠的沙漠荒滩,苍白孤寂的无聊公路,过沙砾,过客栈,流浪没有终点...
 
 
 
 
 


 
《德州巴黎》影评:
 
Paris, Texas 德州,巴黎
 
作者: 云起弟
 
  

一个男人在沙漠中大步疾行着,宛若《圣经》中走出的雕像——一个忏悔着自己过去荒诞行径的期盼着过隐居生活的殉道者。他穿戴着全宇宙通行的美国式样的服装 ——牛仔裤和棒球帽,似乎在告诉观众他只是一个在沙漠中寻找刺激的无聊透顶的老美。可是他凌乱的胡须、深陷的眼窝以及那不知疲倦的大步流星地奔跑,却又无时不刻的提醒着人们:这个在沙漠中孤独行走的男人、这个不修边幅的怪人、这个抛家弃子的鬼魂有着非常奇妙却又无从谈起的故事和经历。他在荒漠里寻找什么?在这个旷野里他又能找到什么?他有记忆么?他又能记得什么?

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是一部关于失去拥有和拥有失去的电影。那个在荒漠中行走的男人叫特拉维斯,他曾经结过婚,有一个漂亮的妻子,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但是,他们的婚姻并没有维持多少时间。毫无征兆的然而又是理所当然的,特拉维斯失去了他的妻子,继而是他的孩子。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特拉维斯完全迷失了自己。他简直像是疯了,他的妻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离开他的。在影片中,特拉维斯又重新得到了他原本的家庭,可是他又一次失去了他们。这次的失去并不是因为特拉维斯的疯癫,而是因为他的理智,他为这个他曾经抛弃的家庭做出了一个男人可以做到的所有——牺牲自己的情感。

这部电影没有用任何花俏的手段和诱人的噱头来增加故事的趣味以赚取观众的廉价的眼泪。因为这部电影不需要商业片中那些小伎俩。它所展现的是故事本身的悲剧性和真实性。它之所以这般迷人,是因为这个故事根植于我们心中的悲伤和痛苦——人人都会经历的痛苦。像这样的借由痛苦来反映人性主题的电影贯穿了文德斯的整个导演生涯。文德斯细微地观察着那些由于某种原因被生活排斥在外的人,他细致地体谅着那些目睹痛苦同时又忍受着痛苦的人。如同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里的守护天使,他爱这个世界,他体会着世人的一切——开心、苦恼……他对这一切心领神会。可是他没有办法品尝这一切——他没有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天赋。

《德州,巴黎》的故事很简单,文德斯的叙事也很平稳和缓慢。特拉维斯在德州的沙漠里独自行走了好几年,当他回到文明的世界时起初他拒绝说话,即使最关心他的弟弟沃特一再追问,他也三缄其口,不肯透露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沉默着继续从德州到洛杉矶的旅程,车子驶过沙漠。突然特拉维斯讲了一句“巴黎,德州”—— “巴黎”是德州中部的一处荒芜之地,那是他父母第一次做爱的地方,也应该是他开始的地方。他们回到沃特家以后,特拉维斯渐渐适应文明的生活,也渐渐学会和儿子亨特相处。但是他始终不肯透露他和妻子简发生了什么事。 从沃特的妻子安妮的口中,特拉维斯得知简的下落,于是带儿子开车前往德州,在一家银行门口等待妻子。简出现又走了,特拉维斯跟踪她到一栋老旧的建筑前。他来到一个小房间,墙壁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对面,但是对面看不过来。他的妻子在这里从事色情行业。特拉维斯将过去的事娓娓道来,终于让妻子认出是自己。特拉维斯告诉妻子儿子旅馆的住址,让她们母子团聚,自己则悄悄地走了。

在特拉维斯和儿子在从洛杉矶去休斯敦的路上,一直在聊天。他们不仅谈了简——那位失踪的妻子、那位即将被遗忘的母亲,他们还谈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宇宙发爆炸理论。文德斯比较喜爱在影片中加如大量的对白。1976年的《公路之王》中,那两个共度旅程的男人也是一直在谈话——谈他们是如何需要女人,谈女人又是如何误解他们。到了休斯敦之后,特拉维斯还是一直在和儿子谈话,无论是在汽车前座上的面对面的交谈还是分开用对讲机的交谈。在影片的后半部中,特拉维斯和简的交谈,这些谈话的内容都有所反映。

《德州,巴黎》的直线型叙事就像一枝箭一样犀利。特拉维斯不情愿地被带回了他弟弟家。他弟弟的习惯又和他的性情格格不入。在那个家里呆得越多,特拉维斯就越发的感到亨特只属于他的生母简。在休斯敦的那家色情俱乐部的谈话里,我们又了解到特拉维斯和简都有着充足的离开的理由,谁都没有过错,谁都在为对方考虑。一幕幕场景犀利到令人心碎。特拉维斯和简的第一次谈话中充满了试探和不确定。特拉维斯想知道简是不是会因为钱而去和客人上床。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特拉维斯笑了。我们知道特拉维斯不是因为嫉妒而问这个问题,而是因为他另有计划。在第二次的谈话,特拉维斯为了让简无法认出他,特拉维斯伪装了自己的声音。即使简无法从单向镜的那一面看见他,特拉维斯还是背对着镜子开始讲述他和她私人的故事。

“我曾经认识这样的人……这样两个人。他们互相爱着对方。那女孩很年轻,我猜大概也就十七,十八岁。那男子要大很多。他是那种随性狂野的人,而她则很漂亮。他们两人在一起做了许多荒唐事,她喜欢那样,即便是像去杂货店这样的小事也会充满乐趣。他们总是为那些傻事大笑,他喜欢令她欢笑。他们俩什么都不关心,因为他们想做的只是彼此待在一起,他们形影不离。

“他爱她胜过一切,他无法忍受白天工作期间与她分离……于是他辞了职,只为了在家陪她。不久,他不得不去找另外一份工作,因为钱花光了。可是后来他又辞了职。但是没过多久,那女孩便开始担忧了……我想是钱吧。钱不够用了,不知如何支付下一笔支出。于是他开始觉得内心不安。他心知必须工作供养他,但却仍然无法忍受与她的分离。最后他还是离开她去工作了。他变得疯狂多疑。他开始胡思乱想。他想象她勾引其他男人。他放下工作回家,骂她白天与其他人在一起厮混,他冲她大喊大叫甚至杂碎了活动拖车里的一切……对……他们住在一辆活动拖车房里。

“而后,他开始酗酒。他很晚回家为了试她。看她是否会嫉妒。他希望她嫉妒,可她并没有。她只是担心他,但这更令他发疯。因为他认为如果她不嫉妒的话,就意味着她并不真的关心他,嫉妒是她对他爱的标志。就这样,一天晚上……一天晚上,她告诉他她怀孕了,已经三,四个月了,而他却根本没察觉到。于是,突然间一切都改变了,他不再酗酒还找了份工作。他毫不怀疑她是爱他的,因为她怀了他的孩子。他要竭尽所能为她建立一个家。但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一开始他并未注意她的变化。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天起,她开始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烦躁,每件事都令她发疯,甚至孩子对她来说都是种威胁。他努力在每件事情上迁就她,给她买她喜欢的东西,每周都带她外出用一次餐,但好象什么都不能令她满足。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努力使他们恢复到最初的样子,但最后他发现那是徒劳的,于是他又开始酗酒,但这次真的无可救药了。

“一天夜里,他喝醉了很晚才回家,她既不担心也不嫉妒,只是愤怒。她职责他使她生孩子是为了栓住她的自由,她告诉他她梦到逃跑,她梦想的一切就是:逃离。她梦见自己夜晚沿着高速公路奔跑,穿过田野,越过河床,一直跑。可每当她以为自己已经逃掉时,他就会出现,用各种方式拦住她,不停的出现不停地阻拦。当她告诉他这些梦时,他相信那些是真的,他想必须阻止她,否则她真的会永远离开他。

“于是他在她的脚腕上系了个铃铛,这样当她晚上下床时他就会知道。但她设法解开了那个铃铛,还在里边塞了袜子,然后悄悄溜下床消失在夜幕里。一天夜里,塞在铃铛里的袜子掉了出来,他发现了她正逃向公路,便一把将她抓住拖回了拖车房,用皮带把她绑在了炉子上,然后撇下她又回到了床上。他躺在那儿听见她不断地尖叫,他还听见孩子的尖叫,奇怪的是他却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想做的只是睡觉。头一次,他希望远远离开那儿,消失在没人认识他的茫茫旷野里。没有语言和街道,他梦想着那个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地方。

“当他醒来时,已置身火海,火苗点着了他的被单。他冲国火焰奔向他深爱的两个亲人……但他们已经不见了。他的胳膊烧着了,他冲到外面,滚倒在泥地上,然后他跑开了,再也没有看一眼那火,只顾跑,直跑到日出时分。他再也跑不动了。当太阳落以后,他又开始跑。就这样一直跑了五天,直到完全没了人的模样……”

在影片的结尾,母子团聚。特拉维斯在附近的一个旧车库里看到这一切后就开车离去了。这个结尾极富戏剧性。同时也是在向约翰.伏特的《搜索者》致敬。在《搜索者》的结尾,约翰.伟恩没有杀掉他耗尽一生的经历寻找的女孩,只是冷冷地把她还给了印地安人,便扭头又走进了茫茫的沙漠。 

一些逻辑上的缺陷和一些事情的真实性多多少少的影响了这部电影的完美。特拉维斯把亨特带走而没有和其弟弟打声招呼,这样做是不是正确?简在那么长时间没有做母亲之后,是不是真的能照顾好亨特?她在那家色情俱乐部里工作,是不是真的不是妓女?这些问题,虽然不影响影片的质量,但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有这样的问题实在是有碍观瞻。

在这部片中,记忆在两次旅程中渐渐展开。洛杉矶.是文明生活的象征,德州则是特拉维斯的起点与终点。那里包含了他的过去和他的未来。4年前,特拉维斯跑到沙漠里时,把自己的灵魂遗留在那里了,所以当他回到文明生活后,还必须要再回去一次把它找回来。一般的公路电影里,公路多半只是陪衬剧情的背景。但温德斯对公路的喜爱,使得《德州巴黎》中的公路不仅仅提供了影片的自然背景,更是主人翁心里活动的外化。从这点上来看,《德州巴黎》更近似于安动尼奥尼的《红色沙漠》,而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公路电影。

库德的音乐也成了本片的一个亮点。优美的滑棒吉他将主人翁的心里诠释的入木三分。而主演斯坦敦精彩的表演也成了本片的一个完美的支撑。同时,特拉维斯这个角色也是斯坦敦个人表演生涯的最高峰。除了他,相信没有太多人能把我上文全文转述的那一段在色情俱乐部的独白这么完美的表演出来。其他及格演员的表演也都相当有水准。本片也获得了1984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百万美元酒店》

Posted in 美国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29日 by chenjiabin
 
 
 
U2乐队的领军人物Bono参与了本片的编剧,并且主导了电影配乐。Bono为影片舒缓迷幻的风格定下了充满爵士色彩的基调,他拉来了自己合作多年的好友,制作人Daniel Lanois和Brian Eno临时组成了名叫MDH(百万美元酒店的缩写)的乐队,负责创作了本片的音乐。他的《The Ground Beneath Her Feet》是将英国小说作家Salman Rushdie同名畅销书中的文字创作谱上音乐的作品。而U2近年来演唱会必唱的Lou Reed名曲《Satellite Of Love》则由女主角Milla Jovovich献声演唱,传递出一种未经刻意雕琢的个性风采(但要对她在这首歌曲的后半段中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做好心理准备)。点睛之笔还要算那首由Bono演唱的片首曲《The First Time》,配合着淡蓝色的黎明晨曦和缓缓移动的镜头,男主人公汤姆·汤姆在百万美元酒店的楼顶上开始了生命中最后的助跑, 带着一种喜悦,如同跨出家门一般从容地跃出了楼顶,溶入了这个城市的背影中,那动情和忧郁的歌声简直就是对影片主题的再一次阐明。电影配乐以低沉悲郁的曲风传达惆怅沧桑,展现了Bono掌控剧情情绪的音乐才华。
 
 
 
 
 
 

《黑鹰坠落》

Posted in 美国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24日 by chenjiabin

《拯救大兵瑞恩》

Posted in 美国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24日 by chenjiabin
 
 
 
 
 
 


 
《兄弟连》
 
 
 
 
 
 

《红色警戒》

Posted in 美国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24日 by chenjiabin

《日落之前/日出之前》

Posted in 美国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19日 by chenjiabin
 
Before Sunset (2004)                      Before Sunrise (1995)
 
 
 
 
 
 
 


 
《日落之前》影评:
 
《日落之前》:单行道上的跳蚤
 
作者: 烟灰散烬
 
 

用九年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最早忘记的可能是声音,然后是容颜,最后,是体温;用九年的时间去记住一个人,记得最清楚的,可能是这个人曾经为你付出过什么,记得最模糊的,可能是你为他付出过什么。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忘记或者记取、缅怀或者痛恨。而在《日落之前》(Before Sunset)这部影片中,杰西(伊森·霍克 饰)对塞琳恩(朱莉·德尔佩 饰)的怀念则是通过文字来完成,他出版了一本书,叙述了他与塞琳恩九年前相遇所度过的美好时光,并希望能够籍这本书的出版让塞琳恩找到他。

时间就是一条单行道,没有人可以自如往返。每个人都是单行道上的跳蚤,只能一直地往前跳跃,不能退后。如此渺小却仍然皈依自己的宗教,寻找,错过。

九年前,杰西和塞琳恩在旅途的火车上不期而遇。他们在维也纳共度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日出之前,他们彼此渐生爱意却不得不与对方告别,相约半年后在维也纳再见。两个陌生人的契约注定在充满了变数的时间中显得虚妄而惆怅,结果,他如期赴约,而她,却因为祖母的去世而爽约。两人因此而错过,一别经年。在这段时间里,杰西结婚生子,而塞琳恩则与不同的男人交往,在感情中留下不同程度的伤害。

九年之后,他们在一个书店里重逢,此时,杰西已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正为自己新书作促销。而塞琳恩则是法国某环境保护组织的成员。时间从他们各自的身体掠过,带走了羞涩。他们各自捡拾起记忆,在巴黎的街头上,边走边聊。聊过去的那场相遇。聊分离后各自的生活。聊性。聊生老病死。聊国家的差异,世界局势,环境污染。这回,他们依然只有一个下午,杰西会在日落之前赶乘飞机回到美国,他们又将面对又一场告别。这一场相遇和告别,对于一个婚姻生活并不如意的男人和一个依然独居却从未放弃对感情的期待的女子又意味着什么呢?也许会爱火重燃一发不可收拾,也许从此分道扬镳形同陌路。

两个人并肩走在午后的街头,一直往前走,拐过很多个弯。长镜头一直跟着他们,他们的脸上都有着生动的表情,微笑、蹙眉,自然流露。他们依然像过去一样倾谈,在咖啡馆里短暂地停留,然后,继续行走,穿过了公园,坐上了塞纳河上的油轮,淡淡的余晖映照在他们的脸上稍作停留。时间随碧波潋滟的河水一起顺流而下,构成一种残忍的符号。油轮泊岸,时间戛然而止,他们交错又将分离。

“为什么我们当时没有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和地址?”

“不知道,是因为我们那时候都还太年轻吧,以为会有很多次这样的机会在前面。等不再年轻了,才发现,原来那样的好时光,一生中也不过遇见几次。”

杰西与塞琳恩错过了九年的时间再度相遇,九年,足够彻底磨损过去短暂交错的记忆,而他们却依然铭记,可惜,都回不到过去了。在不合适的时间遇见合适的人,或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不合适的人,结果都一样,分离在所难免。

一部80分钟的戏、只有两个角色的影片,一直下来,就是这样连绵不绝若无其事的对白围拢成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对白中趋于完整。像极了我们平日的生活情节。在街上遇见一个许久不见的老友,欣喜地紧握着对方的手不愿意放开,以为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说下去。其实,谁也懂得,这样的相遇只是一场偶然。要以冗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场对偶遇的期待。终其一生,这样的机会,绝无仅有。却因此更显弥足珍贵。

杰西依依不舍,用眼神和肢体表现着欲走还留的含义,而塞琳恩则从话语之中泄露出对感情的彷徨与不安。影片的最后,杰西前往机场,他执意把塞琳恩送回家,在车上,两个人说话说得有点激动,眼含泪光的塞琳恩甚至忍不住伸出手来要抚摩杰西的头发,只差一点,又缩了回来。在屋子里,塞琳恩给杰西泡菊花茶。在杰西的再三央求下,她拿出吉他,轻轻的唱起了歌,一首把杰西的名字嵌了进去的华尔兹“Waltz for a Night”。歌词的大意正好与他们九年前相遇的情景吻合,一个美好的夜晚过去,两个人要分离,内心充盈着淡淡的眷恋和哀伤。塞琳恩像回到了过去,一个面带羞涩的女孩,给情人唱一首歌。然后,杰西把Nina Simone的唱片“Just in time”放进唱机,这是她在巴黎的現场演唱版本。

Just in time

Before you came my time was running low

oh baby

I was lost them losing dice were tossed

My bridges all were crossed nowhere to go

Now you’re here now I know just where I’m going

No more doubt or fear I’ve found my way

Your love came just in time you’ve found me just in time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that lucky day

两人在她的歌声中继续谈话,塞琳恩随着音乐声不自觉地摇摆着身体,自怜自顾,直到杰西将要离开的时间来临。点到即止,仅此而已。这是温情流动的一幕,没有过量的情感渲染,也没有欲望高涨以后寻找宣泄的气氛。两个久别重逢的男女,各自把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索求,相敬如宾,直到影片结束。

这部耗资500万美元,用了15天的时就在巴黎拍摄完成的电影,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它出自以擅长把握和展现青年人的心态著称的导演查德·林克莱特之手,他的电影一贯强调对白赋予电影的力量,而不依靠错综复杂的情节与纷繁的人物冲突来完成一个故事。从九年前的一部《日出之前》(Before Sunrise)到现在的这部《日落之前》(Before Sunset),同样由伊森·霍克(Ethom Hawke)和朱莉·德尔佩(Julie Delpy)出任男女主角,他们的本色表现,在诸多长镜头运用中淋漓尽致,让人直呼过瘾,也全赖他们精湛的表现,才得以让一部略显平淡的影片,有了难得的闪光点。

《帝企鹅日记》

Posted in 欧洲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19日 by chenjiabin

《菊次郎的夏天》

Posted in 亚洲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18日 by chenjiabin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Posted in 亚洲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18日 by chenjiabin
 
 
 
 
 
 

《达芬奇密码》

Posted in 美国电影音乐 on 2006年05月11日 by chenjiabin
 
 
 
 
  
 
 
完整原声下载 (95MB)